公司新闻
邦外里时局论文范文高德娱乐
2004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育部于2011年1月19日又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来组织教学。[2]然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经过多年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未能跟上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步伐,其课程规范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基于此,拟以《通知》和《标准》为依据,来讨论“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合理化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编选适宜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才能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目前,教育部已经加强了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建设。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将教学要点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教育部在每年两期“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聘请国内专家就相关专题作报告,从而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此外,教育部还组织编写制作了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含VC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可以说,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教育部已经有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合理取舍。
笔者认为,就具体内容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形势与发展趋势、始业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行业形势教育、就业指导等。就理论形态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国际与国内形势教育;三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等政策教育。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及方法论来分析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主要由学校相关领导、行政党群职能部门领导、院系党总支书记及学校辅导员教师组成。最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多学科性、宽领域性、广范围性的特点要求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队伍,根据形势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做形势与政策讲座,不断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教学安排常态化,即教学任务有计划、教学活动有场所、教学时间有保障。首先,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公布教学计划进程表,并纳入学籍管理。“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合理规划学分和学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进程表来规范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4]其次,教学活动有场所。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境、多功能报告厅等。应该依托学校和教师资源,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大礼堂、专门教室集中观看专题影视,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考察,引导学生到企业或社区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最后,教学时间有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建立定期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提前安排好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时间,使教学时间得以保障。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是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宏观性等特点,要从宏观上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系统讲授。针对社会形势的热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并且建立定期形势报告会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互补。
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就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集体领导干部等到学校给大学生做形势政策的报告和讲座。“走出去”就是授课教师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要求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本地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践考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内容,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系统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课外讨论、交流,特别是数字化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观有重大影响,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四是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要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收看电视、读书看报、座谈和网络学习等,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补充作用。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必要环节是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即将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与撰写专题论文、报告会心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相结合。
第一,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考核和命题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及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考查学生宏观把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的情况。
第二,专题论文考核。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理论内容给出选题范围,鼓励并指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论文撰写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撰写论文。
第三,报告会心得体会考核。在学生听取报告会前,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记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的主题、思路、报告方法、切入点、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报告心得体会考核,可以综合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四,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用实证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考察过程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对整个“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管理。一是建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讲课质量评估制度,规范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通过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保障管理。包括: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建立教材建设的质量制度;建立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度;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制度等等。
第三,加强考试环节管理,即构建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细化考试环节,避免考试考核的随意化。这就要求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原则、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建立试卷考核、论文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制度。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驱动力量是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
教育教学研究是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师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变为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不仅能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而且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应该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以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目的。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必要保障,如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体系规划中,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项目等等。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构建一套成熟稳定的综合性机制与结构性范型。[5]只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教学安排的常态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查的科学化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真正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1]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4-12-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EB/OL].[1998-08-16]..
[3]文军.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4]王包泉,袁本文.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全覆盖、不断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是要培养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完善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研社[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培养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途径。”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独立学院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把握形势,增强信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地位日益凸显。放眼世界,国际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想不断涌现。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社会现象千差万别,只靠大学生很难把握形势,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学会冷静、全面地看待社会热点、敏感话题,鉴定信念,端正人生态度。
二是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意识形态的侵蚀,敌对势力策反活动无孔不入,西方各种利用合法外衣实现政治目的的渗透增多,识别和应对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各种社会思想、社会势力犬牙交错,此消彼长。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它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学生,用中国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与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是提高素质,自觉成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高德娱乐,反应灵敏,但稳定性差、易动摇、思辨能力较差。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习,一方面能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形势变化,具备洞察形势科学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高瞻性的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最终是要大学生用自己所学原理理论为自我发展、自我成才服务。
不少独立学院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来看。过分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不够,更谈不上对它的研究和思考。同时,部分独立学院各部T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部门过多,且没有统一明确的工作分工和管理责任。
当前不少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上课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院系书记,他们或是理论知识完备,或是学生工作经验丰富,或是管理经验居多,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他们琐事较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教学内容陈乏。部分老师教学时实际案例较少,空话套话较多,讲解缺少深度和广度,也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空乏,上课基本流于形式。三、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惯于理论灌输,不问学生需求,一味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交流,使课堂枯燥无味。
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教学时间没保障,部分高校课时安排不够,这间接导致学生和任课老师不重视的怪现象。二、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该课程组织以年级为主,安排大班教学。三、考核方式不合理,成绩考核以期末小论文为主,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思考的很少。但提交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基本上以网上查询为主,随意拼凑或找本书抄一篇小论文蒙混过关,导致雷同的论文比比皆是。
对于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与意义,独立学院大学生并不否认,但学生学习认知不高,认同感不强,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缺乏主导价值观,功利性很强。二、觉得大学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一般任务,无需过于认真。三、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新闻和上网等途径关注国内外新闻,不一定要通过课堂的课程学习就能学习到多方面的信息;四、一些学生纪律性不强,宁愿花大量时间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兼职、课外活动上。五、即使按时上课的学生有些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或迫于上课老师的点名才去上课,导致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应采取有效措施从大学生自身学习和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独立学院需要坚持把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要务,服从服务于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能否树立正确的信仰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发展。当前部分大学生仍然处于信仰的迷茫期,没有明确的信仰追求,存在着诸多迷茫与困惑;也有些不够坚定,没有形成强大的内部驱动力。从学生角度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信念,约束自我。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升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素质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师资结构建设。要坚持走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教师相结合的道路。再次,加强师资培训建设和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学习、进修。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的特点,合理安排老师的工作量。
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很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党总支等学生团体,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如支教、三下乡等。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设计好形势与政策课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首先是学时有保障。严格按照要求,满足学习的学时要求。其次是课时能保证。安排合理恰当的上课时间、上课形式。再次是教学有成效。结合小班教学,以自然班为单位安排课程。
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形式感发展而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一是要选择好教材,收集参考资料,建立资料库;二是每次授课的选题一定要精心安排,重点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有重大影的、全社会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增强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适当组织学生收看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形势。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在教学中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在写论文基础上,确定专题,由论文优秀者发言进行讨论;二是教师拟定讨论题,由学生选定或者教师指定发言者,要求事先做好提纲。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可以即兴发言,作补充或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来给予评分。
有机会地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实际进行学习、参观考察和调研活动。考察前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布置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后,对考察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写成调查报告或学习体会,召开讨论会、交流会,教师通过参观考察结果给予评分。
由学生在教师指定的选题范围内选作一题,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和说明问题。教师通过论文的撰写情况给鱼评分。
针对学生学习认知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突破传统学习模式困境,构建起学生培养自我学习意识,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首先,要形成学习需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至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需要的补充学习,也可以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转变学习动机。将消极被动型的学习动机向求知进取型和兴趣爱好型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与思考,学会放远眼光,在主观意识上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1]许青.关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二期:138―141.
[2]宋修静,牛志强.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94―96.
[3] 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实证研究,2007(19:52-56.
[4] 刘怀.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效性的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102-10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非常关注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方向与热点并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研究人员把握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促进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界较有影响的期刊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扩大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趋势,综合考虑国际上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工商管理研究领域分为3部分:职能管理领域、应用领域、综合领域?在探讨各分支的热点及重点时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分类方法将工商管理分为11个类别心1。
内容、热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距,旨在促进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一些学者作过类似统计,本文工作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①选用的期刊范围。国内外管理学科期刊种类繁多,选择的期刊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囊括管理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本文和前者选择的期刊存在着交叉,同时也存在不同,所以二者可以互相借鉴和补充。②统计的时间范围。本文统计年限为1995年1月一2005年12月。覆盖年限较长且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③管理学学科分类代码。本文为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年最新编制的管理学学科分类代码。④增加了国内外各研究领域的纵向详细统计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确定各个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非常关键。本文通过阅读在近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国内外期刊上相关综述性的文章以及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工商管理各分支的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能够反映各研究领域的主要关键词,然后通过关键词、题目、摘要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管理学界主要学术期刊1995一2005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以此得到各年度不同领域发表文章的数量,并在对摘要和相关文章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各个分支研究重点的变化和特点。
工商管理的研究在国外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本文在综合工商管理各分支核心刊物的基础上,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O.5的50种期刊在1995—2005年发表的论文作为检索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趋势及热点,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文献重复引用的现象我们采用了逐篇检索的方式。
从国外的检索结果来看1995—2005年间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而企业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等方向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图l中还可以看出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理论是国外工商管理研究较多的分支,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面对运作管理觑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蛊源管理——斗一信息忤理与应用一一非企赢业利文组化织管理一市场营销——_一企业理论一一企企业业技臆术略管管理理?一项目管理图l1995—2005年工商管理各分支在国外主要期刊对比更加成熟的客户、如何通过资本运作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等工商管理的基本研究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因而理论界相关的研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战略管理也是很热门的分支,但考虑到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保密性,公开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
在选择国内工商管理期刊时主要参考了以下相关资料: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学界20种重要学术期刊,②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点期刊目录,④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根据上述资料选出国内工商管理研究领域的40种主要学术期刊。
本文以40种期刊发表文献的关键词、题目以及摘要为检索目标,通过逐篇检索的方式,得出了国内1995~2005年工商管理研究的趋势及热点问题。
从的走势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日趋活跃,每个分支的文献数量都呈较快上升状态,其中尤以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发展更快。一方面国内近年来逐步从以政府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以企业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现象,这是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另一方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设立管理科学部,随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教育部在1998年都先后将管理学从其他学科中分列出来,成为与理学、工学、经济学等并列的学科,这些事件都表明了工商管理正逐步为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认可,开始走向成熟。
从横向来看,企业运作管理是国内研究最多的分支,该分支无论在文献数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都远高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中国加入wT0以后,对外开放度逐步加大,宽松的政策环境、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巨大的需求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作为市场重要组成的企业对提高运作效率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因而企业运作管理成为理论界追逐的焦点。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劳动力、原材料的竞争,更大程度上体现在资本、管理水平的竞争,这些都成为近年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非常活跃的分支。同时市场营销和企业理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目前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因此每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技术,预计未来企业技术管理也将成为工商管理研究的热门。
为了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将国内、国外发表文章分别以100%为基数,以各年度文献数量与总量的比值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1995—2005年中外工商管理发展对比图(见图3)。图中表明,国外工商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各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于稳定,新领域的进入和旧领域的淡出之间平稳过渡;而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则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发表文章的比重由1995年的3%增长到1995—2∞5年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年的16%。
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了国内外工商管理各分支研究内容的对比图。图中表明,国外研究较多的分支有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而国内研究较多的是企业运作管理、企业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说明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不仅在文章数量上有大幅增长,而且热点分支的研究也接近于国外。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应用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国内工商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最大的不足是研究方法和理论深度上还有较大差距。
总体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主要研究领域在国内均有涉及,但是具体到一些热点问题还存在较大差异。①企业运作管理是国内外关注最多的分支。最近10年以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新兴技术对企业原有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供应链管理方式(横向一体化)应运而生,与此相对应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热点。国外目前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整个供应链或者物流链的管理和控制,相关的研究热点有闭环供应链、配送中心、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业务流程重组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优化和企业运作效率的改善方面,相关的研究有供应链建模方法、存货制度、柔性制造系统、作业调度、牛鞭效应、全面质量管理等。从研究侧重点来看表明中国企业运作管理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中国理论研究还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②市场营销是国内外差距较大的分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进入全面的买方市场,而企业面对的是成熟的消费者群体,这一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最近10年发表的文章来看,国外在传统的品牌营销、渠道策略、广告促销等研究方面趋于稳定,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一对一营销、客户资产、客户生命周期、体验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成为研究较多的热点;从国内情况来看,发表文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广告、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另外在理论界也引入了一些新兴的营销概念,比如绿色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等,但相关文章题目和摘要表明,多数新兴的营销理念为介绍和综述性的,与实际联系的较少。③项目管理是国内起步较晚的研究内容,分析国内外项目管理领域发表文章的题目和摘要认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复杂项目的集群管理、全球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侧重于对项目的整体运作;而国内的检索结果表明项目的融资、安全施工、进度安排等方面发表文章较多,从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来看更侧重于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④技术管理、信息管理是国内外差距较小的分支。结合检索结果及对部分文献的阅读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紧密的一些热点也处于先进水平,例如国企改革、中小企业成长机理。
课题组在总结研究最近10年来国内外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对加快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做出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1)从文章题目、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来看,国内比国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比如绿色营销、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等领域的研究首先在国外形成热点,随后我国学者将相关理念引入并加以研究。国内在一些我国独有的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有特色,而多数管理理论则是在引进和消化西方文化及其管理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往往是国外形成热点后国内再引入。国内的管理学者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热点持续深入地加以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管理学科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论文的检索过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新技术对组织结构和商务模式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创新机制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结合的服务运作管理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相互作用机制等。
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管理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强调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多是思辨研究,定性分析的较多,定量研究和试验性成果少。
4)分析所检索文章的题目、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理论性和学术性论文少于应用性、经验性的论文。
这表明工商管理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为主的阶段,缺乏结合我国实际的自主性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企业文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只能发表在一些综合性或者以其他领域为主的期刊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国内应加强期刊建设,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和数据平台,为管理学学术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经济学家协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欧洲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如今,我国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达4000美元。伴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大范围的争议局面就愈发明显;而国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均导致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被放大。因此,出现在住房、腐败、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等问题上的矛盾成了此阶段的主要矛盾,呈现出多样性、激烈化、全面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被激化。但事实上,社会矛盾的激化正是下一轮改革的推动力。
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金融危机过后,依靠吸引外资以及出口这条路在我国显然已走不通。
由于我国在全球劳动分工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当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表现非常突出之时,这就值得全球各类经济体反思: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确实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担忧,因此中国在国际上承受的压力迅速增大。而中国在外贸领域遇到的一系列摩擦和矛盾,都是因依赖于过去吸引投资用于出口所带来的。此模式若继续延续,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国际矛盾。因此,利益的多元化,不仅要求中国妥善解决沿海及内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要将产能充分利用,不断满足各类利益诉求,而非单纯考虑出口带来的利益。
30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依靠不断地改革,抓住每个时期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取得了成就。如今,面对国内社会矛盾和国际压力,中国仍然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就是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把整个制度,而是在不改变现有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进行制度的改善,这是改革的本质。
当前,国内外形势较30年前有了巨大变化,因此,此轮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呈现新的特点:改革的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明确、多元化导致社会争议增多、改革机制不同,以及以民生推动为主线。
中国过去改革的经验证明,改革需要经过一系列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方可成功。如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不能走回头路,而需要实施新的开放战略,即“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包括资本走出去与形而上的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就是要在全球范围之内配置资源,谋划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粮食的难题。当然,这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有国际化管理的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胸怀。其次,形而上学的走出去,就是思想、意识要走出去。在全球规则发生变化的时代,不仅需要人才、生意走出去,还需要让研究走出去。
此外,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学术的、理念的和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而我国的教育在国际化上还没有完全转向,如何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评判现行的国际制度,教育年轻人学会辩论,学会去说服别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亟须要做的。
同时,如何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制度制订过程中的讨论,关系到中国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在国际上站得起来的大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在国际范围内据理力争,树立中国的理念,这是我国下一步要下大力气做的。
倘若要让国际社会承认中国名副其实的大国地位,就需要做到中国人在国际上具有发言权并具有绝对的说服力,同时,独特的管理方式、改革办法以及社会管理体制也是我们追求大国地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在国家全面复兴的过程当中,总结经验,营造新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在国际上具有感召力的新的价值观、新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术界作为改革先锋与带头人,在新改革、新开放过程中认真研究中国复杂、独特的经济现象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世界经济形势。为什么中国的货币总量世界第一,而人均GDP仍旧很低;为什么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而不能得到长期的居住权,其子女不能在城市就读;为什么老百姓如此看重的土地和住房,却被一部分人当作投资、炒作的幌子一再囤积,诸如此类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不都是简单地用市场经济的原则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切合国内当前经济形势的研究。同时,对于西方投资银行是否可以实行自营业务,利弊何在;资本该不该要管制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特殊性,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自1987年起,教育部决定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教育必修课。2004年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纷纷贯穿和落实相关要求和精神,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大学生仅靠个人努力,难以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判断是非、准确把握方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问题,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幸福感,明确历史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因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够顺利推进,意义深远。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过时或者不是学生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和问题,讲授深度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不专业、不用心,反而更愿意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咨询,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单向理论灌输现象比较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不少教师教学欠缺方法和技巧,习惯于照本宣科,缺少丰富的影音图像等多媒体素材。而任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其本身已有繁琐的本职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很多任课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然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培训,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讲授得不够深刻,剖析得不够精辟。
1.明确教学管理体制,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全面组织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动态性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要求。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前都会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对各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考核上,既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又应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避免使用单一的开、闭卷考试或单纯论文撰写形式,而将理论知识考试和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考核中,增加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评分[1]。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调查显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92%的学生选择参观考察、基层走访等,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实践[2]。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课时少、对象广,应当适当地将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真实感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成效,帮助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
3.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差。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3]。尽管有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因为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法枯燥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但这不代表学生不愿意了解时局,李静瑞的调查表明,有85.7%的男生和67.67%的女生在通过不同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形势与政策[4]。因此,要创新教学内容,仅靠教育部的高德娱乐教学大纲还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教学任务,充分调研,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紧扣大学生最关心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线.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以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本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已不符合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采用形势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形式代替传统课堂讲授,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杰出人物、成功人士等做专题报告。同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适当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由任课老师选定专题,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制作课件、备课、登台讲解,也可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重视网络舆论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开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平台,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形势与政策相关基本理论的宣传、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评析、人物访谈等,同时,开设问卷调查、论坛、群聊等,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施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学内容具有多变性,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当前高校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主要以辅导员兼职为主。然而多数辅导员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专业水平有限,并且日常工作事务繁琐,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开展学习。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培训制度,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构建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另外,将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感兴趣领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或专题集中精力钻研,而同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定期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深度,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研水平。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全面剖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2]陈国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8-71.
[3]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关注社会热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推动。为此,我们必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发展规律,推动历史进步。关注社会热点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少年要想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关注社会热点,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热点是应对中考的需要。“体现时代特色,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关注国内外形势……”(《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思想品德》第1页“命题理念”)是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理念,而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则贯彻落实了这一理念。
1.收集范围:《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思想品德》对2013年中招考试中时事政治的范围作了如下规定:“考查2012年国内十大新闻、国际十大新闻,2013年1月至3月的国内外重要时事、党的十精神。”这里的“重要时事”一般包括: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一些重要的会议以及会后形成的决议文件等;一些重要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国家的一些重要举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和巨大成就;国家大力宣传的先进人物;国际社会的一些焦点线)重大原则:这一事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会对某地区、国家甚至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2)以国内时政为主,国际时政为辅。(3)凸显地域特色。(4)关注与教材相关的时政。(5)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时政。
3.途径:可以通过收听、收看等方式进行,例如:每天收看《新闻联播》;上互联网搜集(注意:一定要在新华网、人民网等正规大网站上搜集);订阅一些专业性的杂志或报纸(如《中学生政史地》《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另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收集时政的重要途径之一。
4.整理: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时政笔记本,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每天收集到的重大时政新闻。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我还要求他们运用教材所学,结合学生实际,对事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评述。
1.课前演讲:每节思想品德课前五分钟,我会让一名学生做时政演讲,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演讲内容自定,可讲述某一重大新闻并对其进行评论。之后,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融入教材:在讲课时,我将适时将“神曲”《江南style》引入课堂。学生学习的热情被迅速地激发出来,他们分别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化交流、对外开放、智力成果权、追星、正确认识自己、从众心理、精神消费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甚至辩论,我也及时地对学生的观点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引导。下课后,学生意犹未尽,还在继续讨论着这一线.主题班会:尽管课时较紧,我仍会不时挤出一些时间做时政主题班会,让学生对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时政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有时甚至围绕某一时政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以板报等形式展现成果。
4.专题讲座:对于特别重大的时事(例如“党的十”“建设美丽中国”“光盘行动”等),我专门召开专题讲座。围绕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深入剖析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由教师引导,共同总结升华。必要时我还举行有关的知识竞赛,征集相关论文,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收集和运用社会热点,我校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大为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开放式教育”的主张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50年代以后在英国的初等学校里开始广泛推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各国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1]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封闭教育体系,以创新、包容、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及调动课堂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师生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开放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机遇和挑战,增强实现改高德娱乐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以及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方面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注重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人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放性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是根据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内的方针政策等方面来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所以该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缺乏民主,所以教学结果不是很理想。要想保证良好的课程秩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课堂中开放师生关系,提倡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民主平等是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在授课的时候,就要求教师不能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而是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关系。此外,作为授课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根据课程内容,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地了解说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国家现阶段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并且树立为祖国服务的远大志向。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开放性师生关系,能和教师进行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交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程能够有序进行。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内方针政策、热点问题等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变化更新大,教案极少能连续使用,备课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多元化,而开放性教学方法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就体现出了优越性。
1.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开展班级座谈会。座谈会形式灵活多样,与一般的室内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参与度较高。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选取某一个专题,在班级中开展座谈会,结合专题内容,让学生根据专题内容,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
2.邀请行内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所谓“专题讲座法”,就是以教学目的为宗旨、以理论为主体、以历史规律为线索、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课时为参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章节比例归纳出系列专题,然后由不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列专题讲座。[2]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专题讲座比常用的章节讲授法更利于课程知识的传授,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做到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放矢。邀请行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的开展,能够使课堂知识专业化和系统化,有利于教学的质量提升。专题讲座的开展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和进度上达到有机统一,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达成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的认识。
3.教学设备多元化,提升教学吸引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习的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选择应用多种手段,结合时事问题、热点问题的视频观看教学,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播放相关的视频,更直观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播放视频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观看视频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问题。观看视频结束后,老师要进行补充讲解,使学生加深对于所要思考问题的理解,并且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视频内容中看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是比较少的,一般都是教师给予、学生吸收的教学模式,但是开放性教学中提倡教学过程的开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使学生学会知识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课程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并且能自主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此外,教师还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善于制作学生难以发现的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或者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高难度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发散学生思维,但是绝对不能代替学生思考问题。追求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必须注意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一定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由于各个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同、授课方式多样性、授课师资队伍组成复杂等原因,所以没有在高校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考核方式。其中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采用课程论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有一些高校采用自主命题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不管是论文考核还是自主命题考核,由于难度降低,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形势与政策》开放式教学评价应该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方式可以以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整体评价,也可以以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素质提升进行评价。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等素质的评价。开放性的教学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刘泓泉.论有效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几个着力点[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2).
[2]张素莲.专题讲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J].职校论坛,2011,(19)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目标,即紧密结合国内外重要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帮助他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的“三无”困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党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专职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中专职辅导员居多且均为兼职。地方高校的辅导员本身就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投入到该课程备课、上课等环节上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也必将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兼职教师又多基于岗位聘任或职称评聘的考虑来教课的,这使他们难以形成对教学的真正重视和全身心投入,加之自身又缺乏必要的形势与政策知识,教学热情无从激发,从而使这只教师队伍缺少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这就很难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这也是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形势与政策课,顾名思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极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很多都要求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时政事件,它不是去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理论和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通过分析当前出现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主张,使学生形成对形势的正确认识,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并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这些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因而也就很难确定固定的课程教材、稳定的教学内容、完整的课程体系。没有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教材,不仅使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使教材和课程建设难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增加了教学难度。加之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动性和随意性较大,会造成不同教师讲授同一专题内容千差万别的情况,影响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于该课程一般都不需要闭卷考试,大都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评价,而对课程论文的好坏优劣的评价,主观性较大。同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一般在大一大二年级都要开设,换言之,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至少上两年(一般两周一次课,每次两课时),而不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其它思政类课程只上一个学期。因此,跨度达到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更应该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而不是由任课老师各自为政、全凭主观好恶判断。鉴于此,高校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可以指定统一的课程考试标准,将实践、教学、平时等环节全部纳入统一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量化,并提供参考样卷。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从该课程所特有的“三无”困境着手,综合分析,各个击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一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中选取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同时也可以从部分教学单位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学生工作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功底的兼职教师,尤其是注重从辅导员队伍中遴选,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教研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事实上,由于该课程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经常化、制度化地举办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活动,对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授课内容。
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该课程加以最大可能地规范。具体而言,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点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结论等信息的表达;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具体就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可以将有相对固定答案的、主要讲解“是什么”的知识点,整理之后形成体系,甚至编写成教材,供学生上课使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需要知识的迁移和发散性思维的,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析、提炼甚至是实地调研,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整理成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空谈各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而没有核心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能够切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上文所说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并非全部都在变化,其中有一部分观点和提法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所谓的陈述性知识,其答案往往是某一明确的知识点,例如“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等知识点,它们既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熟悉掌握的基本内容,同时又有较为准确的内涵,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与此相对应,程序性知识则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讨论、分析甚至是实践才能完成,这部分知识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和运用来实现,而答案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前提之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鉴于此,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陈述性知识部分可采用闭卷这一客观评价形式,而对于程序性知识可以采用课程论文、答辩讨论等主观评价形式。将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一方面避免了全部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评价而导致的主观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学生切切实实的学到一些有关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基本常识。
综上所述,面对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际,我们应该主动寻找该课程的独有特点,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寻求突破,让形势与政策课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提高一些能力,体现出该课程独有的“存在感”。同时,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解决每一门高校思政类课程个性化问题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深化对不同思政类课程性质的认识,从而逐步构建起思政类课程有效教学、科学评价的完整体系。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但在在课程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误区。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好形势与政策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大学生关注度高、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亟待我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调研课程开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改革对策、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强课程实效。
自2005年至今,各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政治理论课列入必修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各高校也陆续在教学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滞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更新频率高的时事政治事件无法衔接成为矛盾关键。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传统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新兴多媒体教学所取代,但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时事政治敏锐度不高、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无法满足解决学生自身实际问题需要。
当今国内外局势变化多端,时刻都在多渠道、多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一些西方势力瞄准我国大学生群体,不断进行西化和分化。现今的大学生接受新兴事物快、求知欲强、爱国热情高,但在认知过程中缺乏成熟的处事行为、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的理性鉴别能力差,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的都是重大现实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好“精准”的教学内容,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要努力奋斗的目标,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实现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重点课程加以建设,作为高等学校考核评估德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一是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从制定教学计划、建立教研小组、建立德育档案、定期教学督导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二是要拓展形势与政策考核方式。针对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实行灵活的考核方法,可采用开卷考试、撰写论文、小组比赛等形式。三是要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系部负责,组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地化解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四是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确保专项经费、专用场所、教学设备落到实处。
一是利用新型媒介。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把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设立学习形势与政策网络学习基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正面引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二是开展实践教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党中央政策方针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与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时间节点集合起来,开拓教育资源,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通过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三是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对一些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四是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要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修学习,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
一是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打破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在理论学习后开展专题及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参与。二是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教育相结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对课堂的教学给予强化和补充。三是积极开展大学生政治风采大赛、征文演讲比赛、传统文化学习等活动,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贯穿融合。四是利用学生社团力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加大对大学生红色理论社团的建设力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理论学习。五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以师生共同开展专项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贯通。将课堂当作实践教学的理论舞台,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舞台,搭建课堂与社会、国家需要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
[1]曾秀兰,曾学龙,王冬梅.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莫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0(14).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心理特征、认识特点的变化,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等等。面对新形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强其实效性。根据授课经验及学生接受程度,我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应采取专题式教学模式。
(一)重视不够。一些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如授课教师受轻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消极对待等。有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未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必修课,认为可有可无,《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时得不到保证,一些院校没有实行学年考核或考核流于形式,未将成绩纳入学籍管理等。
(二)师资短缺。《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较少,二是师资整体素质不高。高校普遍缺少专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科研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资。除了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外,兼职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科研的教师一般都是从事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日常任务的繁杂在客观上影响了兼职教师的岗位培训以及授课准备。再加上一些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不重视,导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挫,教师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水平得不到及时提高,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处于一种低水平维持状态。
(三)管理失范。教学管理上组织严密、操作规范,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师资构成与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估及考试考核等方面。有些院校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开设,而以日常的政治学习取代;有的虽然开了课,但在管理上没有规范化;有的没能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没有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有的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导致在授课教师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的混乱和教学检查监督的不力。
(一)课堂教学要专题化。专题化教学就是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在教材上不可能固定,在时间上也不可能固定,要根据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来选择教学内容。再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具有集中性、突击性的特点,它的教学课时很少,并且是流动的、变动的,不可能像其它课程一样专门开设,只能用专题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专题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等,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主授、学生互动,课堂讨论等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专题式授课,可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形势,宣讲政策。
(二)专题式教学要讲大事。采用专题式授课,并非意味着什么内容都可以给学生讲,不能平铺直叙地把社会上已发生的事情都讲给学生,也不能把与学生没有太大关系的政策形势问题讲给学生,要把与学生有关的、学生关心的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大事讲给他们,不但要讲清是什么,而且要讲清为什么、怎么样,并分析事情发展的趋势、利弊。比如,、国内经济形势、中美关系、能源问题、南海问题等等。讲大事可以吸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讲清了这些事情的本质和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否则,芝麻谷子一把抓、泛泛而谈,则会影响授课效果,造成学生厌学。
(三)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坚持课堂讲授为主、多种形式为辅的授课方式,如可根据专题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观看相关影片、撰写学习心得、邀请校外专家讲座或作辅导报告,利用E-mail、QQ群等开展讨论活动,或通过宣传部门配合组织相关图片开展等等,以此作为《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此外,还可发动学生收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时宣讲和张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新情况。有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校园网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将相关资料刊登在网上,介绍新信息和新思想,开阔学生视野。
(四)强化教学实效性。从调查的情况看,多数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形式大都是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对老师来说,面对学生交来的论文,即使是明显雷同,也无法分清哪个是原稿、哪个是抄袭的,所以一律给同等的分数。对此,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制度,使该课程从“形势”转向“实效”。例如对学生的考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2)创新成绩,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我教育等;(3)考查成绩,学生最后上交的考查论文或闭开卷考试成绩,三者结合给出学生课程总成绩。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应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特点,切实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坚持教育目标、社会目标和学生成才目标相统一,采用专题式授课,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政策的讲解等,帮助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认识形势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专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该课程时效性的特点,选择在现阶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们关注的、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外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1]袁建勤,勒系琳.形势与政策专题化教学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热点信息
-
高德娱乐自冷战结束以来,当前的国际形势前所未有地复杂严峻。俄乌冲突长期化的态势已然明显,美国拜登政...
-
2004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