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就突发性邦际题目高德娱乐金砖邦度首度召开且自峰会
11月21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召开。这是金砖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就突发性国际问题召开临时峰会,也是金砖国家今年8月扩员后的首次领导人会晤。
应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发表重要讲话。习指出,当前形势下,金砖国家就巴以问题发出正义之声、和平之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加沙地区的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出现扩大外溢趋势,中方深表关切。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主持峰会,巴西总统卢拉、俄罗斯总统普京、沙特王储、埃及总统塞西、伊朗总统莱希、高德娱乐阿联酋总统、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以及印度、阿根廷外长等与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持续6周多,国际上对该问题的态度仍是分裂的,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都不同意立刻停火止战。金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此时,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其独特的意义。
1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图/新华
据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的新闻办公室称,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聚焦讨论中东局势,特别是加沙局势。会议还邀请了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阿根廷、埃塞俄比亚的领导人出席,这些国家在今年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被正式纳入金砖合作机制。
与会领导人对巴以局势表示严重关切,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强调必须根据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领导人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推动实现“两国方案”,建立一个具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在峰会上,习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习提出,当务之急,一是冲突各方要立即停火止战,停止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和袭击,释放被扣押平民,避免更为严重的生灵涂炭。二是要保障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向加沙民众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停止强制迁移、断水断电断油等针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高德娱乐三是国际社会要拿出实际举措,防止冲突扩大、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稳定。
习还指出,巴以局势发展到今天,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长期遭到漠视。他再次强调,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不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东就没有持久的和平稳定。中方呼吁尽快召开更具权威性的国际和会,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牛新春分析称,金砖国家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讨论巴以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比较分裂。联合国安理会已经举行过四次针对巴以问题停火的投票,没有一次通过。第五次投票虽然通过,但草案并没有提出停火要求,只提出人道主义暂停。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的立场基本一致,即反对立刻停火止战。
牛新春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各国的立场还是比较一致的,最首要也最紧迫的就是,冲突双方停火止战。在冲突所造成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之际,金砖国家召开这样一场峰会,发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以相对中立的立场呼吁冲突双方停火有其特殊的意义。
1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图/新华
在本次特别视频峰会的前一天,一个由阿拉伯、国家外长和合作组织秘书长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已经抵达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就巴以冲突进行国际斡旋。
当天,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法迪、埃及外长舒克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合作组织秘书长塔哈组成的阿拉伯、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举行会谈。王毅表示,外长联合代表团将中国作为国际斡旋的第一站,表明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体现了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优良传统。中方坚定支持阿拉伯和国家开展的外交努力。
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认为,巴以问题持续至今已逾百年,其内情错综复杂。中国本着客观公正、不谋私利、和平谈判、互利共赢的原则,提出了一整套既不使局势升级、又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益的巴以问题外交政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巴以双方的尊重。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政策继续完善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
2013年,习分别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华访问,提出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一是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二是应该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三是应该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四是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
2017年,阿巴斯访华期间,习就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再次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坚定推进以“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第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第三,进一步协调国际社会的努力,壮大促和合力。第四,综合施策,以发展促进和平。同时倡议启动中巴以三方对话机制。
去年12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阿巴斯时,习还呼吁,国际社会应该把巴勒斯坦问题置于国际议程优先位置,坚持“两国方案”方向和“土地换和平”原则,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阿拉伯和平倡议”基础上,推动重启和谈。
今年6月,习主席与来华访问的阿巴斯会面时,提出了解决巴以问题的三点主张。第一,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第二,巴勒斯坦经济民生需求应得到保障,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巴勒斯坦的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帮扶。第三,要坚持和谈正确方向。尊重耶路撒冷宗教圣地历史上形成的现状,摒弃过激和挑衅言行,推动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影响的国际和平会议,为重启和谈创造条件,为帮助巴以两国和平共处作出切实努力。中方愿为巴方实现内部和解、推动和谈发挥积极作用。
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的10月19日,习在会见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时,就当前巴以局势阐明了中方的原则立场。他强调,当务之急是尽快停火止战,避免冲突扩大甚至失控、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双方和平共处。中方赞赏和支持埃及开辟人道主义走廊的努力,愿同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加强协调,推动早日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高尚涛认为,中国政府在解决巴以问题上的政策,从原则到方法,从框架到内涵,从问题到热点,已趋于完整。可以说,中国的巴以政策已经形成。中国的巴以政策,与美西方的政策,以及与一些国家的政策相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更具合理性,更容易被冲突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多数国家认可和接受。
牛新春也表示,在巴以问题上,尽管历史和现实问题交织导致巴以矛盾重重,但中国的态度始终保持一致,秉承公正、客观、平衡的立场,扮演积极促和的角色。
最近几年,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中东国家希望中国能为推动巴以和解发挥独特作用。牛新春认为,这主要有四点原因:第一,中国跟中东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中国与中东的贸易额已经从2020年的2726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5071.52亿美元;第二,在巴以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在中东地区没有敌人,和各国保持着关系;第三,过去十年,整个国际社会对巴以问题关注度持续下降,巴以问题实际上被边缘化,而中国始终保持着对该问题的关注。第四,从去年习主席访问沙特,再到今年3月,中国斡旋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和解,让中东国家看到中国可以在该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根据《阿拉伯新闻》援引YouGov今年5月的民调数据,在中国成功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后,高达80%的巴勒斯坦人希望中国在巴以和谈中发挥作用。
最近十多年来,美国长期寻求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加大了收缩力度,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策动地区国家全面对抗伊朗,强化与以色列的盟友关系等。牛新春认为,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代价就是,以伊朗为中心的“抵抗轴心”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阿拉伯国家不再仅仅围绕美国站队,而是纷纷发展多元外交关系。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如今,美国作为调停人的信誉在下降。尤其是,这一轮巴以冲突之后,美国明显偏袒以色列的态度也引发地区国家的不满。
就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高德娱乐,沙特还在美国推动下,积极与以色列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冲突爆发后,沙特已暂停谈判进程,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也急剧恶化。但另一方面,沙特与伊朗的关系不仅未受影响,双方的接触反而更加频繁。这也显示,近年来的缓和潮正在改变地区国家的思维方式,国家之间也在缓慢地积累互信。
牛新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沙特与伊朗在北京复交的基本精神和思考逻辑是,阿拉伯国家不再信任美国的安全承诺,渴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面对巴以冲突不断升级,沙特于11月12日在利雅得主办合作组织特别峰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伊朗总统莱希也受邀出席了本次峰会。这既是沙特伊朗达成和解后,伊朗总统首次访问沙特。也是伊朗首次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共同讨论巴以问题。
在牛新春看来,本地区国家能够坐下来谈,说明他们都希望能够尽快实现停火,担心战争风险进一步外溢,担心来之不易的中东“缓和潮”积极态势无法持续。
2021年,第41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首脑会议上,与会领导人在峰会上签署了《欧拉宣言》。这份宣言见证了各国强烈的政治意愿和诚意,沙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埃及已与卡塔尔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今年5月,阿盟决定同意恢复叙阿盟成员国资格,阿盟22个成员再次“大团圆”。同月召开的第32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阿盟峰会)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时隔12年重返会场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牛新春认为,从2020年开始,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思维模式出现明显变化,国家战略重心从地区安全事务转向国内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从重视“斗”转向追求“和”。
牛新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实际上,近三年来中东“缓和潮”持续,尤其是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后,中东地区出现了新思维和新态势。这种中东新思维也在新一轮加沙冲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热点信息
-
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军事热点层出不穷。本期年终专稿,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令人...
-
11月21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召开。这是金砖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就突发性国际问题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