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苏格:动荡改造 艰屯之际——2020年邦际地势与中邦交际高德娱乐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入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使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局势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各国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大国关系加速调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持续失衡。特别是中美博弈加剧,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迎难而上、稳健前行,既为国家和民族担当,也为处于多事之秋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
2020年,国际形势“三重叠加”,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持续发展,中国进入实现百年目标的冲刺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科技、人文等多个层面历经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愈显“环球同此凉热”。
在全球疫情特殊背景下,习主席接连出席世界卫生大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多边外交“云会议”,就推动抗疫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等时代命题提出中国方案。图为2020年11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重点阐述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迅速席卷全球。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3月11日,WHO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扩散并波及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人数高达近70亿,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美欧等发达国家均成为疫情重灾区,经济极度萎缩,生产停顿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便已蹿升至25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331%。根据WHO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8159万例,累计死亡177万例。
疫情带来全面的综合性挑战,波及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疫情一度导致全球“大封锁”,世界经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被迫中断。全球超过40家航空公司破产倒闭,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旅游、跨地区人员流动等急剧缩水甚至停摆。疫情使得全球股市和国际原油市场遭受重挫,引发历史罕见的金融资本市场动荡和经济大幅萎缩,颠覆了年初对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的预期。世界银行估计,疫情导致上亿人陷入极端贫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地疫情在媒体上同步“传播”,还引起一些地区民众的极度恐慌情绪。
疫情给经济全球化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高德娱乐经济全球化虽然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但也具有“双刃剑”特性。为防止疫情扩散,多国和地区实施了“封城”举措,限制人员的往来和生产资料的跨境流动,不得已按下经济发展的暂停键,全球互联互通陷入停滞。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地区放松管控,或在疫情未见好转情况下就急于复工复产,导致疫情不断失控。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整个国际社会历经一次严峻考验。在全球化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疫情亦对全球多边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冲击。西方盟国之间,竟出现以邻为壑、公然扣押并抢夺别国防疫物资的乱象;多艘国际邮轮因疫情感染和管辖权不明等原因,不得不长期漂泊海上。疫情期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盛行,高德娱乐对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构成严峻挑战,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陷于瘫痪,某些国家利用所谓“长臂管辖”蓄意制造“脱钩”。一些国家政策转向强调内向发展,一些跨国企业也调整其全球战略,以减少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
面对突降的天灾,中国和中国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坚韧奉献,构筑起防疫抗疫的坚固防线。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WHO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并开展合作。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及时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全球防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美欧等西方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疫情的研判和应对出现严重失误。美国经济在2020年一、二季度大幅度下滑,股市在3月发生4次熔断。随后特朗普政府采取大规模高强度的刺激政策,制造业指数(PMI)超过50,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7.4%。欧洲央行预计欧洲2020年GDP增长率将为-8.0%,通胀率为0.3%。欧洲第一、二季度经济受冲击严重,第三季度GDP出现较强劲反弹,但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疫情之前,服务业增长势头缓慢,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总体形势不确定性上升,其前景仍然取决于疫情能否好转。
在亚洲地区,中、日、韩、朝、越等国控制疫情较为得力,疫情对经济社会冲击有限。相比之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疫情较为严重,疫情应对举措和社会宏观控制能力正在经受较大考验。印度疫情蔓延严重,一些地区出现失控,经济社会遭受巨大损失。在疫情阻断“三链”的背景下,美、日欲借行政手段推动部分在华企业向南亚和东南亚迁移,“有形之手”在地区供应链变化中不断发挥影响,但难以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
从短期宏观政策看,西方主要经济体央行竞相运用五种手段以期纾困:一是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二是控制债券并压低国债收益率;三是采取负利率政策;四是向商业银行加大贷款规模;五是向企业和家庭直接下发货币。巨额量化宽松带来诸多副作用,包括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债务以及通货膨胀风险等。从长期经济风险看,世界经济“三低三高”风险,即低需求、低通胀、低增长和高债务、高失业、高泡沫风险交织。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给新兴经济体带来输入性通胀、货币贬值和资产市场下跌等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仍将深度衰退。虽然与6月预测相比,第二和第三季度经济形势略好于预期,全球经济整体衰退程度有所缓和,但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仍将萎缩4.4%,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危机远未结束。
IMF对世界各大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也进行了预测。发达经济体2020年将衰退5.8%,其中美国经济衰退4.3%,欧元区经济衰退8.3%,英国经济衰退9.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衰退3.3%,其中印度经济将萎缩10.3%。IMF认为,尽管各国超常规的刺激政策措施使世界经济呈现一定的复苏迹象,但各国仍需防范中期金融风险积聚。同时,IMF也呼吁,为实现强劲、可持续经济复苏,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合作以结束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危机。
IMF在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快于预期”,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20年4月,中国在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逐步开始复工复产,在强劲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出口弹性的支撑下,第二季度经济便实现了正增长。10月19日,中国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中国经济有望在2021年持续保持显著增幅。
2020年大国战略竞争升级,国际格局加速分化调整。面对多极化深入发展态势,美国危机感加深,希望通过强化太空军备、突破量子技术等,重塑其在国际格局中的霸权地位。2020年美国军费预算为7380亿美元,高居世界首位。美军第六大军种太空军军旗年初在白宫亮相,挑动了大国军事竞争的神经。同时,美国对全球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力量。9月,美国国防部下令从德国撤军1.2万人,约占原有驻军的三分之一,撤出的一半暂时调离欧洲,其他人员被转移至意大利、比利时、波兰等北约国家。二是部分撤出中东。11月,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2500人。三是在亚洲增兵,将F35战机从美国本土移防至日本军事基地,并于11月宣布新组建“第一舰队”以增强在该地区的军力部署。与此同时,美国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美国经济竞争力的严重下降与特朗普致力于维护“美国优先”霸权体系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以2020年上半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WHA)为例。澳大利亚在美国怂恿下提出的涉及中国的提案、美欧支持的台湾地区参会的动议、美国提出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提案均遭到否决。在“甩锅”中国失败的情况下,为转移自身防疫不利的焦点,特朗普政府最后决定退出WHO,不断将科学防疫政治化,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成效。
美欧关系裂痕增大。特朗普政府坚持单边主义,奉行“美国优先”原则,独断专行,不断毁约、“退群”,先后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导条约》。同时,美国还持续压制欧盟寻求军事战略自主的努力,在跨大西洋安全问题上对欧洲不断施压,强迫后者在跨大西洋安全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上,美国倒行逆施,以邻为壑,完全不顾及欧洲感受。美国单边主义对欧洲坚持的多边主义价值理念和政策导向构成多重冲击,欧洲内部“战略自主”的呼声不断上升。在全球经贸领域,美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并频频发起贸易战,欧洲则推崇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主张通过谈判与磋商解决贸易争端,反对“极限施压”。美欧龃龉不断,双方在农产品贸易摩擦、“欧盟补贴空客”等问题上的矛盾持续加深,在解决伊核、叙利亚危机等诸多问题上分歧明显。
欧洲大国面临“衰老”之困。12月24日,英国“脱欧”协议终于签署。欧盟“三驾马车”中的其中一匹“脱缰”,给欧洲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法国国内矛盾积弊难除,德国经济疲软,推动欧洲一体化困难增大。欧盟认同全球化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反对单方面“脱钩”。在WTO和其他全球治理机制改革问题上,欧洲主张在现有国际体系基础上进行改革,反对另起炉灶。
美俄关系持续在低位徘徊。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在毁约“退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导条约》失效后,俄美2010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成为两国间唯一的军控条约。此条约将于2021年到期,但美国一直消极对待条约的延期问题。美国的单边主义举措进一步暴露了其谋求全球军事霸权的图谋,严重损害了全球的战略稳定与地区安全。美国对俄保持制裁并不时加码,双方在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等问题上针锋相对。此外,两国角力还体现在信息与网络、深海与极地等领域。
中俄关系稳定发展。两国元首多次通电话,强调“坚定相互支持”,表达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协作的共同意愿。中俄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协调与合作,两国经贸等多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两国守望相助,均反对疫情政治化和污名化。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严肃驳斥了所谓“中国病毒责任论”,指出全世界要做的是团结抗疫,并强调俄中“在很多问题上的利益一致”。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成为当今动荡国际格局中的重要稳定因素。
2020年12月24日,英国“脱欧”协议终于签署。欧盟“三驾马车”中的其中一匹“脱缰”,对欧洲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图为2020年1月31日晚,在英国伦敦,支持“脱欧”的人们在议会广场集会,庆祝“脱欧”。大屏幕上显示“英国选择脱欧”。(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时代面临着两个大局:一个大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实力对比和中美关系变化则是大变局的核心变量。随着中国力量“一升”和美国力量“一降”所带来的新变数,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视为“首要挑战”,中美竞争已成为世界格局中大国博弈的主线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艰难激烈的战略博弈期。5月20日,美国白宫发布的《美国对华战略方针》指出,“中国在经济、价值观和国家安全三大方面对美国构成强烈挑战”,“中国正利用各种手段改变国际秩序,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必须制定应对中国这一大国竞争对手的战略方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部分政要一直不断鼓噪对中国进行所谓“追责”。7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演讲,对中国从内政到外交进行了全盘否定与恶毒攻击,将美国同中国的较量视为“一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两种制度的全面对抗”。8月,美国进一步强化对华为的全面技术封锁,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实体名单”。9月,美国国会共和党人控制的中国工作组和人控制的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分别发布针对中国的独立报告,鼓吹全面重审对华关系,并将中国视为美国“世代的威胁”,建议美国将关键产业的供应链转移到远离中国的地方,同时对中国投资进行限制。美国不断加大对华全面战略施压和打击,范围涉及中国高科技、新兴产业、经贸争端、网络安全和社会人文交流。美国加大干涉中国内政力度,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持续凸显。
在亚太地区和中国周边,美国以冷战思维加紧推行“印太战略”的实施,推行集团对抗和地缘博弈,以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通过国际发展金融公司(IFC)、千年挑战公司(MCC)和其他援外金融机构,加紧实施“印太战略”。10月下旬,美国和印度签署“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共享地理空间情报并加强军事领域合作。澳大利亚追随美国,在多个议题上向中国挑衅。11月初,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共同参与的“马拉巴尔2020”联合演习在孟加拉湾启动。美国拉拢一些地区国家加入其“印太”战略布局的举动,对“亚太”原有正常合作构成一定冲击。但由于地区国家对“印太”战略内涵的构想不尽相同,美国构建“印太小北约”的愿望很难达成。
在南海地区,美国增强“常态化”巡航力度,并加大海空军、海警、陆战队等武装力量的介入。美国蓄意“搅浑”南海,挑唆地区国家与中国海上对峙,或以“双航母”演习亲自走上前台。美军机冒用民航机代码为掩护,窜向中国东南沿海抵近侦察。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呈上升趋势,且有擦枪走火的危险。同时,美国还干扰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南海行为准则”上的磋商,与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炒作问题以干扰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在疫情扩散蔓延过程中,美国还加大对中国的抹黑力度,在中国周边地区加大涉华舆论攻势,挑动意识形态对立。
2020年恰逢美国大选与国会换届同时举行,国内党派之争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白宫数次签署针对中国公司的制裁措施,美国国会加紧筹划“太平洋威慑计划”等多项涉华议案。同时,美方还屡牌,美国卫生部长和副国务卿等高官先后窜访台湾地区。11月7日,美国总统候选人拜登宣布胜选并进入过渡程序,但特朗普拒不承认败选。民主、共和两大党派缠斗,社会尽显政治极化之乱象,这也波及了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走向。11月中旬,蓬佩奥发表“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极端言论,触碰“一个中国”原则底线。岁末,美国连续宣布包括对党员及其亲属的签证限制,将数家中国企业划入国防部黑名单,终止数项中美交流合作计划,并对中国全国人大官员实施所谓“制裁”等多项涉华决定,意图为拜登新政府对华关系“挖坑”“埋雷”。
2020年全球地缘冲突热点不断,存在多重风险。亚太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东亚地区一些国家政局发生较大变化。日本首相更迭,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后。安倍辞职之后,菅义伟面临诸多施政难题。朝鲜半岛不确定性增大。表面上,朝鲜半岛形势较为平静,但美朝核心分歧依旧。朝鲜举办大型,表态将“拥有新的战略武器”。朝美关系从2019年一度趋热,后急剧冷却停滞,近一段时间转圜空间有限。美国与阿富汗和谈进展缓慢,阿内部派系斗争复杂,和平建设困难重重。
在南亚地区,2019年印度修改公民身份法案,允许以外的多种宗教少数群体有条件加入印籍,引发国内骚乱并延续至202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实控线的武装对峙持续不断,军事冲突时而发生。2020年,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冒险主义取向凸显,与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数个邻国关系紧张。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印方挑起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事件和班公湖对峙事件,双边关系骤然下滑。东南亚多国政局出现动荡。马来西亚大选后,各党派争斗激烈。缅甸、印尼、韩国、新加坡均面临不同层级和类别的选战。2020年,缅甸国内各政治派别争执不下,美国力挺“势力”并宣布制裁缅甸军方。11月,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再次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取得了独立组阁的资格。
美国与伊朗冲突及地区教派争斗构成中东地区的两个矛盾主线。新年伊始,美军袭杀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伊朗声言“严厉报复”并中止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但在后续行动中,美伊双方均表现克制以避免冲突升级。11月,中东再次传来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的消息。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巴林、苏丹、摩洛哥随后也与以色列建交。中东形势呈现两大变化: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呈弱化趋势,但逊尼派和什叶派国家的对抗依旧;以色列地缘政治环境得到改善,但巴以争端难解。在叙利亚问题上,俄、土、伊与美欧各方博弈激烈。围绕战后安排,形势发展呈“俄进美退”之势。欧亚地区形势很不平静。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引发社会激烈动荡;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也因国内选举引发政局不稳。外高加索地区热点问题凸现。9月下旬,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因纳卡问题爆发武装冲突。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支持阿塞拜疆。俄罗斯关键时刻出兵维和,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领导人于11月签署声明,宣布该地区实现完全停火,但亚阿积怨及背后大国博弈难以结束。非洲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北非国家国内动荡,埃塞俄比亚爆发内战,引发大规模难民潮。撒哈拉以南非洲多国派系激烈争斗。部分经济多元化程度较高的非洲经济体预计能维系1%—2%的正增长,但2020年非洲整体GDP预计出现1.7%—3.2%的负增长。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国家经济多陷衰退,尼日利亚、安哥拉经济预计下降4%—5%左右,南非经济将萎缩8%。地区主要石油出口国收入损失达650亿美元,GDP预计下跌4.9%。由于疫情管控严格,国际旅行人数下降,非洲航空业预计损失超出80亿美元。旅游国家收入锐减,GDP下降约10%。拉美多国政局动荡不安,发展之路艰难崎岖。
疫情强势蔓延导致拉美地区经济深度衰退,贫困加剧、失业等社会问题突出,政治不确定性增多。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多国进入多事之秋,社会抗议频现。委内瑞拉政府与反对派相持不下,政治稳定备受考验。秘鲁经历危机,民众抗议浪潮迭起。2020年地区GDP降幅或达8%高德娱乐,呈现百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拉美三大经济体——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一度被寄予厚望,如今却陷入萧条。世界银行报告指出,疫情给拉美地区造成的冲击远远大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存在。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聚焦大国博弈,缩减反恐战略投入,冲击国际地区反恐合作大局。然而,威胁并未消除,加之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矛盾有所上升,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堪忧。大国间网络空间争夺激烈,安全风险持续凸显。金融安全问题持续上升,数字货币冲击主权货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滞后,国际社会围绕碳中和等议题争论激烈。全球极端贫困化增加,非洲等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加剧。中国展现担当 国际影响扩大
面对世界格局变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化受挫、大国竞争加剧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责任担当,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面对疫情,中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全国迅速构筑起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防线。中国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扎实形成“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岁末,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斗者”号成功深潜逾万米;嫦娥五号胜利完成探月工程采样任务。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十九届五中全会讨论“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等中期和长远蓝图,突出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和决策科学性,使得中国成为后疫情时代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二是增进国际社会互信。
疫情暴发后,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等思潮抬头。习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和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呼吁携手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宣布向WHO提供及时援助,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专家组并提供抗疫援助。中国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共同反对病毒污名化、疫情政治化,为全球携手抗疫、共谋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三是推动疫后经济复苏。
中方积极同国际社会深化务实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国在抗疫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为主线,不断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拓展新模式、新业态。2020年年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历经八年谈判终于签署,全球最大自贸区建设得以启动。同时,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将为中欧企业、全球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两件大事为世界和地区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四是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就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重大课题同地区国家全方位交换意见。中国坚持开放而非封闭、合作而非对抗的立场,主张地区国家有权利实现自身发展,有权利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各国应坚持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共同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反对制造紧张对立的冷战思维,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携手推动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五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习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主持公道、厉行法治、促进合作、聚焦行动,重申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岁末,习主席接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阐述一系列重大理念主张。中方坚定不移地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旗帜鲜明地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霸凌,不断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总之,回望2020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加速演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地缘政治乱云飞渡,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深刻调整、世界地缘政治经济重心相对“东升西降”。2020年是中国实现百年目标的冲刺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迎难而上、稳健前行,既竭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积极为多事之秋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当代世界》杂志是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每期均通过专门渠道呈送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参阅。杂志依托中央外事机构,荟萃众多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以海内外国际问题智库丰富的人脉和信息资源,权威解读和传播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度剖析国际关系和世界政党政治的演变和发展,聚焦世界热点难点,全方位、多角度评析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际问题研究人员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热点信息
-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敢为人先、引领潮流的发展趋势,让它有了“中国南大门”的美称。 去年《世界湾区发...
-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入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使世界经济、科技、文...